鸡骨草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农村自养猪肉营养不高安全隐患不低36600
TUhjnbcbe - 2020/7/6 12:32:00

农村自养猪肉:营养不高,安全隐患不低


流言:


中国论文


“现在的猪肉,哪有过去的香啊,营养肯定要差好多!还是农村自家养的猪肉好,贵也值得买”。


真相:


首先要明确一点,通常公众所说的“香”指的是“风味”。猪肉的风味主要是由小分子有机物如硫胺素、氨基酸等物质体现的。这些风味物质种类繁多、含量微小,与数量庞大的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物质相比,其营养作用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风味”和“营养”是两个概念。


风味不足,营养不差


风味物质主要是靠时间来累积的,规模化养殖出的猪肉与传统养殖的猪肉相比,风味上确实是有所不足的。在保证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的前提下,规模化养殖的目标是尽可能以最快的生长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收获最多的肉,因此无论是品种选育还是饲料配比都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这种肉生长时间短,风味物质在肌肉间积累不充分,自然不如慢慢生长的肉来得“香”。但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肉类消费需要,高效生产是被迫、也是必然的选择,“风味”这一细节就被更为大众化的选择舍弃了,只能在价格更为昂贵的猪肉产品中体现。


规模化养殖出产的猪肉,风味差了些,但营养并不差。首先,猪的品种就很有讲究,从产仔性能、增重性能、瘦肉率等方面选择培育出的品种,其产品性能就远非一般土猪能比。其次,商品猪的养殖也十分严格,初生仔猪要在两小时内吃上初乳,在三日龄要补硒补铁防止腹泻,猪舍要电加热保证恒温,定期饲喂益生菌以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不同生长时期使用不同饲料满足生长需求等。与吃住条件都比较差的土猪相比,规模化养殖出道的猪肉在营养上可能更有保证。


防病抗病,得有专业保障


一说到养殖业,就有人提养殖场中太多动物集中在一起容易生病,还有给动物长期大量用药等问题。确实,从事养殖业的有俗话叫“家有万贯,喘气的不算”,意思是养殖就怕碰上疫病,一旦发生,多半只能亏损了。防病,在规模化和规范化的养殖企业中是重中之重,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不只是随便喂药这么简单。


首先,是生活环境的消毒。与其病了喂药且不一定能控制疫情,还不如把疫病传播的机会降到最低。在规范化养殖的饲养场中,每周猪舍都要进行喷雾消毒一至两次;每个月场区还会有一至两次彻底大消毒,铲杂草、挖鼠洞、填沟渠、路面喷洒消毒药;出完猪的空猪舍更是要经历清洗、喷药、熏蒸及空置一周的处理;工人进猪舍还要洗澡更衣、用消毒药洗手、泡胶鞋;白大褂每天紫外线照射,每周高压清洗。这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不给病原体传播的机会。比起如此严苛的措施,农村自家养猪极少消毒,闲杂人等或其他动物还可以自由进出,都增加了疫病传播的可能。


其次,就像人会打疫苗预防某些疾病,猪也一样。猪的免疫程序是很有技术含量的,既要保持相对稳定,又要依据疫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单说免疫程序的制定,没有几年甚至十几年专业与经验,就不可能完成。免疫的准备和实施的具体工作也相当专业,不要说猪在接受疫苗接种后出现什么异常反应、要如何应对等环节了,就单说口服疫苗的瓶盖应在空气中打开还是水中打开,都是有讲究的。所以说,养殖动物的免疫是既需全局眼光又要关注细节的专业技术活,有漏洞就容易诱发疫病。通常来说,农村自家养猪户的知识储备,不足以应对如此苛刻的要求。


最后,药是肯定要用的。动物在养殖中不生病是不可能的。而且如果发病再用药,那疗程、药量都会加倍,药物残留会更加严重,所以需要在没发病时进行预防性投药。而且,兽药的种类很多,不只是抗生素,就算是抗生素,为了避免耐药性等对公众卫生可能产生的不利情况,国家不仅规定仅只使用动物用抗生素(如泰妙菌素等),而且还在农业部第278号公告中规定了停药期,把各类药物残留对人的危害降到最小。


的确,存在有的养殖场为了追求利润无视国家规定的情况,但这并非选择自养猪的理由。猪在各个生长时期需要的温度、营养物质、饲养环境等均不相同,只有非常专业的养殖人员才能及时调整、满足其所需,将疫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农村自家养殖中,养殖条件简陋不说,养殖户又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做指导,消毒免疫措施跟不上,这种情况下养的猪,比规模化猪场养的猪只会疫病更多、用药更多。


但即便是规模化养殖这么严格防守,也不能达到100%的存活率,在没有大规模疫病发生的情况下,从乳猪到成猪的生长过程中,死亡率也在5%至10%(死因并非全是疾病,也可能是因为受伤、意外、天气骤变等)。这些猪的尸体,如果当地有条件,则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果没有条件,则要焚烧处理。


检疫:为食品安全层层把关


规模化猪场还有国家法定的检疫做保障。除了饲养时场内定期不定期的自行检疫防止疫病传播以外,国家还规定了猪检疫的项目、对象、程序和处理办法。中国的动物检疫有许多环节:卖猪时进行“产地检疫”防止得病的猪出场,运输时进行“运输防疫监督”防止疫病传播,在屠宰场屠宰前进行“宰前检疫”防止违章宰杀,屠宰时进行“宰后检验”防止病肉流入市场,在市场买卖猪肉时进行“市场检疫监督”防止违禁肉进入人们菜篮子等。这一系列措施层层把关,保证人们买到、吃到合格肉。


以比较常见的检疫项目猪患链球菌病为例,此病的症状十分明显,非常容易在宰前检疫中发现,一旦发现,这样的猪是绝对不会屠宰分割的,死猪更是不可能进入屠宰车间。就算有漏之鱼,市场检疫监督时也可检出,因为这种濒死或死亡的猪血液流动慢或不流动,屠宰后血液放不干净,滞留在肌肉血管内使肉呈暗红色,很容易辨别。但自家养的猪,通常都是自行屠宰并买卖,并没有通过检验检疫,没有辨别能力的普通消费者很有可能因接触生的病猪肉而感染。


2005年四川发生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事件,导致204人染病,38人死亡。调查结果显示,染疫生猪全部来自农村散养户,人感染病例均因私自宰杀、加工病死猪而得。


另外,猪容易感染囊尾蚴,感染后的猪肉就是俗称的“米猪肉”“豆猪肉”,这囊尾蚴病便是宰后检验必检的对象。囊尾蚴是其幼虫的名字,成虫叫猪带绦虫,是人体常见的寄生虫病病源。这种虫子整个生命过程是这样的:成虫寄生在人小肠内,身体末端的节片里是受精卵,脱落的节片或受精卵随着人粪便排出,污染猪的饮食饮水,被猪吞食后,虫体随猪的血液循环来到骨骼肌、心肌、皮下或脑、眼等地方发育为囊尾蚴囊泡,人吃了生的或半生的含有囊尾蚴的猪肉而感染,囊尾蚴内的头节在人小肠内翻出,两三个月后长成成虫。


在饲养条件差时,猪食料容易被人粪便间接污染,而且有些农村的猪圈还是连接着茅厕的“连茅圈”,猪可以直接接触人粪便。农村卫生状况和习惯较差,养猪人感染猪带绦虫的可能性就比较高,但这种病症状又很不明显,人们很少主动吃驱虫药,而猪带绦虫在人小肠里可以生活二三十年,在这期间一直排出虫卵,如果人的粪便没有妥善处理,那么他养的猪就可能感染囊尾蚴。猪感染囊尾蚴后病症状轻微,只能靠宰后检验检出。如果病猪没有在屠宰场统一屠宰并检疫的话,人误食病猪肉后就会感染猪带绦虫。


农村自家养猪条件差、疫病多,还没有专业人士的检疫,这样的肉,可并不比养殖场的猪肉更安全。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农村自家养三五头猪”和“正规猪场在山坡放养几十、几百头猪”有本质上的不同。前者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后者则是规模化养殖的另一种形式。这种放养也是在专业指导下进行的,从选择场址、品种到补饲、防病都是精心为之,因此安全较前者更有保障;在风味上,这种猪比普通规模化饲养的猪生长周期长,因此肉也更香。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选择后一种猪肉。


结论:


农村自家养的猪肉可能别有风味,但营养并不优于规模化养殖出的猪肉,而且可能带有更多疾病。为并无营养价值的风味,不值得冒这样大的风险。

1
查看完整版本: 农村自养猪肉营养不高安全隐患不低3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