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茶叶还是卖茶文化?(2)
上一页 1 2 中国的茶叶企业,首先想到的是茶文化,因此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茶文化的发掘和包装上。在这一点上,中国的企业运用自如,有太多的成熟的手法供其使用。制茶大师的塑造是最常见的方法,而邀请名家品茗、宣传等的活动年年都有,有的企业抬出老祖宗说事,称为制茶世家……所有这些,均是为了增加茶叶产品的文化价值。在普洱茶领域,增加文化价值的最有效法宝,便是包装普洱茶的年份,年份越长,价值越高。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中国茶行业便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纷乱如麻的行业。中国的茶叶企业的形态,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手工作坊。相对其它行业来说,茶叶制作的门槛很低,甚至于种茶的农户,在自己家里便可制茶。于是制茶的方法五花八门,茶叶品类数不清,茶叶品牌千万个。当然,极大多数的茶叶企业,都没有机会经营精英文化,而只能制作一些满足平民百姓简单需求的茶品,那不是它们不想贴附精英文化,而是做不到,但不阻止他们这样去思维,因为精英文化的价值,是茶叶原始属性的价值无法比拟的。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茶叶企业开始谋求品牌的创建,其中也有一些茶叶企业取得了较大突破,成为了行业内的知名品牌。但尽管如此,传统的思维模式还是没有改变,还是努力将茶叶产品做成精英文化,经营的并非茶叶的原始属性,而是附加在其上的精英文化。近年来,精英文化知名的代表品牌,有竹叶青、柏联普洱等。此外的大多数茶叶企业,都在努力给茶叶附加上精英文化。
既然消费的是精英文化,那价格自然不菲。当然,消费者的数量,也高不到哪里去。 那么,西方的企业是怎么思维的呢?
我觉得,西方的企业是很贪心的,他们不满足只有一部分精英群体消费自己的产品,满脑子想的是,如何用只用一个产品征服更多的消费者。或者可以这样说,他们总是将最大化的群体作为自己产品的消费对象,然后研究他们共同的消费兴趣点,根据消费者共同的特征去生产尽可能少的产品,来提供给消费者。在茶叶领域,西方的企业家们,发现了极大部分的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其实是对茶叶原始属性的需求,也就是茶叶带给人们的健康、解渴、提神等功能。
中国的企业家们,巴不得为每一个精英消费者订制他们需要的产品,所以产品品项越来越多,有的一个企业,每年生产的茶叶品项,达到上百种之多。而西方的企业家,巴不得为所有的消费者,只生产一个产品,所以他们将所有的精力,都用来研究一个产品!在中国企业家的思维里,追求的是产品的附加价值,即文化的价值。而在西方的企业家思维里,努力的挖掘产品的原始功能,因为只有原始功能,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
可口可乐作为全球第一品牌,其企业在可乐这一领域,仅仅只有一个产品;立顿红茶作为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它所经营的,也只有一个袋泡茶茶品(现在添加了一些品项,丰富了产品线,但销售点主要来源,仍是袋泡红茶)。而中国的茶叶企业,总是有一大堆的产品等待上市。
中国的企业家们,总是想着每一个产品都能赚到更多的利润,在这种思维及操作模式下,这是可行的。西方的企业家努力的节约生产成本,控制每一个环节的费用,以降低销售价格,他们不追求单品利润的最大化,为的是追求总体利润的最大化。所以,中国的茶叶企业家们,虽然销售总额不高,利润却很高。但与立顿红茶相比,它一个消费者贡献的利润不高,但总体利润却很惊人。
回到卖茶叶还是卖文化的主题上来。
茶叶既然可以作为一个简单的饮品存在,也可作为一个文化产品存在,那么卖茶叶的原始功能还是卖附加功能,就不存在孰是孰非,而是取决于经营者的需要。
所要强调的一点是,即使卖的是茶叶的最原始的属性,也会形成一种消费文化,也就是上面谈到的大众文化和快餐文化。所不同之处在于,即使形成了文化,也不是消费的重要理由。而作精英文化的,产品本身也具有茶叶的原始功能,但这种原始的功能同样不是消费的理由。
最后说明一点,“品牌”也是有价值的,品牌属于文化的范畴。(作者:娄自田)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