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温。归心、胃经。
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
不忘散
有很多家长都非常苦恼,因为自己娃子学习效率低,成绩不好,家教请了不少,条件也不错,可孩子就是不上进,一上课就打瞌睡,一背诵课文随后就忘,就是不长记性。既然请教老师没办法了,那就只好请教医生了。
有这样一个中学生,睡觉打呼噜,鼾声如雷,本来他在重点班的,后来越学就越学不下去,记的东西老忘记,最后那些后来者反而居上,他即使留级,本来名列前茅,到最后考试也会掉下去。
家里人以为他生病了,老是没精打采,但去检查又没查出病来,于是来看看中医。
老爷爷见他肥墩的样子,心中就明白了,这叫肥人多痰湿,痰湿阻气,就容易气虚,所以胖子容易气虚,气虚多走几步路,就短气乏力,直喘大气,叫他学习久一点都耐不住。脑子一片空白,明显是脑袋缺氧,供血不足。
老爷爷笑笑说,你们家庭条件太好了,牛奶鸡蛋糕点零食应有尽有,打开冰箱什么都吃得着,这肠胃堵得满满的,就会充血,而脑袋气血被扯下来,就会缺血,整日晕晕沉沉。
这中学生说,大夫,我就是这样,老觉得气力不够用,专注一点,很快就累了,老想睡觉,上课我都强撑着,虽然睁着眼睛,大脑却昏昏沉沉,一片空白。
老爷爷笑笑说,我给你讲个经验吧,牛马吃得太饱了,就走不动路,就会很疲倦,所以吃到六七成饱,干活就有劲,我们人呐,也是这样,经常吃撑胀了,就会很累不想动,就像蛇吃下一只老鼠,几天都动不了,所以你想要精神,就要控制住嘴巴,不要吃零食,三餐之外,不要吃任何点心宵夜,你身体得减减肥。只有矫健的身体才有矫健的思维。
这中学生跟他家人一听,马上懂老先生的意思,看来得列定减肥计划,同时老爷爷说,指月,为什么人会善忘会疲倦会昏沉?
小指月说,痰湿迷住心窍则昏沉,脾气不足则倦怠。所以应该健脾开窍化痰。
老爷爷点点头说,那就用不忘散吧。
随后小指月便写下孙思邈《千金要方》上专门治疗健忘昏沉的不忘散,里面就有人参、茯苓来健脾除湿,配合菖蒲远志开窍豁痰。
这种学生一连吃了一个多月的不忘散,配合老爷爷教他三餐七分饱,远离零食点心宵夜,加上每天下午跑步半小时。很快身体减了好几斤,脑子一下子灵敏了。而且再也没有白天嗜睡,很容易困倦的现象产生。
家里人还担心花时间出去运动,会影响到功课。
老爷爷笑笑说,磨刀不误工,运动锻炼就是在打磨身体这把刀,刀越锋利砍柴越不费尽,身体越强大,读书就越轻松。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胡烈经验嗜眠的特征是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能醒,醒后又睡,故又称嗜卧。究其主要病因,一是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不足,机体无以充养,以致心脾功能失常;二是痰湿困脾,上蒙心神,阻遏气机,阳不出于阴。痰湿嗜眠,每多见于形体肥胖之人,表现沉困乏力,怠惰嗜卧,神情呆顿,健忘,痰多泛恶,舌苔白腻,脉多濡缓。治宜燥湿化痰,开通心神。燥湿化痰,可用二陈平胃汤加减,但开通心神则非其所能胜任。石菖蒲苦温辛香,归心脾二经,善化痰湿,且舒心气,尤为化痰开窍的代表药。笔者从临床体验到,燥湿化痰方中加用石菖蒲,可以提高祛痰湿的疗效,而痰湿嗜眠,尤需石菖蒲入心涤痰,开通心神。痰蚀去,气血通,阴阳正常出入于心,则嗜眠自愈。
菖蒲开心窍
《梅氏验方新编》记载,治痰迷心窍,用菖蒲、生姜,共同捣汁服下。
有个失眠的病人,每天睡前服用安定,方能入睡,最近胸闷心烦,口干口苦。
小指月摸他脉象滑数,见他舌苔*腻,明显痰浊壅在胸膈,说这是小陷胸汤证。而病人确实经常感到胸胃处痞满难耐。可前面医生也给他用小陷胸汤*连、半夏、瓜蒌,吃了没什么大的改善。
老爷爷说,这痰浊蒙蔽清窍,就像乌云遮日一样,小陷胸汤大方向对了,去痰浊之力有余,可开心窍之力不足,所以加进一味菖蒲试试。
病人再服用时,便觉得心胸开朗,睡眠得安,晚上不用吃安定,也可以睡得香。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石恩骏经验前人有“怪病皆生于痰”之论,寻常之病与痰浊有关者实不为少数。余曾患痰饮伏留上焦之证,胸闷气促,全身乏力,心率慢至45次/min,疑有心肌损害,苔*腻脉滑迟,以痰热之辨用*连温胆汤未效,加石菖蒲g于方中数剂而愈。
气虚的抑郁病人
有个抑郁的女孩子,经常板着脸开心不起来,周围人就很奇怪地问她,怎么没看到过你开心。
她说我也不知道,总之觉得很郁闷,周围人就叫她去看看医生。
中医说你这是肝气郁结,心窍不开,所以给她用逍遥散加菖蒲,吃了五剂药后,果然这女娃子觉得胸口间的郁结散开了,比以前更舒服,隐隐脸上有些笑容,于是她又回去再抓五剂药来吃,可这五剂药吃下去,又郁闷了,不单没有效果,反而觉得人有气没力,她便不解地来竹篱茅舍,问老爷爷。
老爷爷叫指月先摸摸她脉象,指月说,这脉象是有郁结,不过沉取力量不够,脉比较沉,还有气虚在里面。
老爷爷点点头说,指月,菖蒲不是能开心窍吗,为什么服用了还不开心呢?
小指月说,菖蒲开心窍是散开的,如果心窍有实痰气滞可以用之,但这病人是心气不足,虽然也有心窍闭郁,但是虚闭,应该补虚为主,而不是开窍。
老爷爷笑笑说,没错,在原方基础上,再加人参一味药试试吧。
小指月说,人参在《神农本草经》上也讲它能够令人开心,是因为人参能补益膻中之气,膻中之气足,喜乐之官就能开心地工作。
这女孩子再吃完这药后,那种短气郁闷之感又消失掉了,终于露出久违的微笑。
老爷爷说,凡心窍之闭,非菖蒲不能开,如果佐以人参就更好,因为大凡心窍之闭,源于心气虚,膻中气不足,展不开。而补益心气最上之药,莫过于人参,虽然菖蒲能够暂时开心窍,但恐其只开一时,气力不足者,随后又会闭回去,如果配合人参,就能标本兼治,而无后顾之忧。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王秉衡《重庆堂随笔》曰,石菖蒲舒心气,畅心脉,怡心情,妙药也。清解药用之,赖以祛痰秽之浊而卫宫城,滋养药用之,赖以宣心思之结而通神明。
菖蒲拾珍
、石恩骏经验古方读书丸(石菖蒲、炙远志、熟地*、菟丝子)治心肾亏损,记忆力减退,也可用于老年性痴呆,余用于多种类型之神经衰弱。
指月按:熟地、菟丝子能补肝肾,菖蒲、远志可开心窍,所以对于久虚劳损,肾亏不足,又因为痰浊蒙蔽清窍导致的痴呆健旺,便可用此方。
、石恩骏经验慢性咽炎类梅核气,声音不利,为痰结气郁之证,余以半夏厚朴汤加石菖蒲、蝉蜕等治之有良效。
指月按:梅核气大都是痰气交租在咽喉,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这时菖蒲一味药,既能开窍利气,也可以化湿祛痰,可谓是痰气交阻的要药。而且《神农本草经》称它还能通九窍,出音声。所以对于梅核气引起咽喉不利,音声难出的,在辨证方中加菖蒲可增效。
3、汤宗明经验语言謇涩,甚不能言,用石菖蒲、竹茹、天竺*宣窍豁痰;若因肾虚精不上承者,加巴戟天、仙茅补肾填精。尤石菖蒲最需重用,用量5~30g,鲜者更妙。《本经》谓石菖蒲有“开心孔、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之功。足见用之治失语,恰当不过。
指月按:李时珍讲到一个妇人中风失语,服菖蒲一年,后百病皆愈。邹润安讲,如果身体被寒水所蒙蔽,心窍灵明为痰涎所壅塞,则运动不周,视听不利,外面痰浊不化,里面声音就出不来,唯独菖蒲生于水石之间,而辛温芳烈,有阳达阴化之功。故凡水液浑浊,而蒙蔽神明者,悉皆主之。所以从这菖蒲的生长习性跟气味看来,知道它入于人体,也能使身体不为痰涎湿浊所阻。这样清窍不被浊阴蒙蔽,则失语可清。
精彩文章回顾
治便秘百转千回汤最好,还能祛痘
要保持花容月貌,必用参巧巧面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桂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紫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生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香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荆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防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羌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白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0-细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藁本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苍耳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辛夷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葱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鹅不食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胡荽(芫荽/香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薄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牛蒡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蝉蜕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0-桑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菊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蔓荆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柴胡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升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葛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淡豆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浮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木贼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石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寒水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知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芦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天花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6-竹叶/淡竹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7-鸭跖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8-栀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9-夏枯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0-决明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芩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龙胆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6-秦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7-苦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8-白鲜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9-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0-金银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连翘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穿心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贯众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蒲公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6-紫花地丁、野菊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7-重楼(蚤休,七叶一枝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8-拳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9-漏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0-土茯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鱼腥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金荞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3-红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4-败酱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5-射干、山豆根、马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6-青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7-木蝴蝶(玉蝴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8-白头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9-马齿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0-鸦胆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3-熊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4-千里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5-白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6-四季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7-绿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8-生地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9-玄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0-丹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赤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紫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3-水牛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4-青蒿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5-白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6-地骨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7-银柴胡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8-胡*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大*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芒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番泻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芦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5-火麻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6-郁李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7-松子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8-甘遂、大戟、芫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9-商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0-牵牛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巴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千金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独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威灵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5-乌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6-蕲蛇、乌梢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7-木瓜、蚕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8-伸筋草、寻骨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9-松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0-海风藤、青风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路路通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秦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防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5-桑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6-豨莶草、臭梧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7-海桐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8-络石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9-雷公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0-老鹳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穿山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丝瓜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3-五加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4-桑寄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5-狗脊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6-千年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7-雪莲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8-鹿衔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9-石楠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0-藿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佩兰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苍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3-厚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4-砂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5-白豆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6-草豆蔻、草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茯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薏苡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猪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泽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冬瓜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玉米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葫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香加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9-枳椇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0-泽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蝼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荠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车前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滑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木通、通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瞿麦、萹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地肤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海金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9-石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0-冬葵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灯心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萆薢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茵陈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金钱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虎杖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附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干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9-肉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0-吴茱萸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小茴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丁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3-高良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4-胡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5-花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6-荜拔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7-荜澄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8-陈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9-青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0-枳实、枳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木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沉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3-檀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4-川楝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5-乌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6-青木香、荔枝核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7-香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8-佛手、香橼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9-玫瑰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0-绿萼梅、娑罗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薤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天仙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3-大腹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4-甘松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5-九香虫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6-刀豆、柿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7-山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8-神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9-麦芽、谷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0-莱菔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鸡内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鸡矢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3-使君子、苦楝皮、槟榔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4-南瓜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5-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芜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6-小蓟、大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7-地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8-槐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9-侧柏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0-白茅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苎麻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羊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3-三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4-茜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5-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6-花蕊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7-降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8-白及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9-仙鹤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0-紫珠、棕榈炭、血余炭、藕节、檵木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艾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炮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3-灶心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川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延胡索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郁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乳香、没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五灵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夏天无、枫香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丹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9-红花、桃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0-益母草、泽兰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牛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鸡血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王不留行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月季花、凌霄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土鳖虫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马钱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自然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苏木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9-骨碎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0-血竭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儿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刘寄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三棱、莪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水蛭、虻虫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斑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穿山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半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天南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9-白附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0-白芥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皂荚、皂角刺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旋覆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3-白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4-猫爪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5-川贝母、浙贝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6-瓜蒌(全瓜蒌、瓜蒌仁、瓜蒌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7-竹茹(竹沥、天竺*)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8-前胡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9-桔梗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0-胖大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海藻、昆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药子(*独)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3-海蛤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4-海浮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5-瓦楞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6-礞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7-苦杏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8-苏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9-百部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0-紫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款冬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马兜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3-枇杷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4-桑白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5-葶苈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6-白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7-矮地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8-洋金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9-华山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0-罗汉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满山红、胡颓子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朱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3-磁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4-龙骨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5-琥珀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6-酸枣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7-柏子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8-灵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9-缬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0-首乌藤(夜交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合欢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远志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3-石决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4-珍珠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5-牡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6-紫贝齿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7-代赭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8-刺蒺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9-罗布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0-生铁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羚羊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3-珍珠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4-钩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5-天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6-地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7-全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8-蜈蚣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9-白僵蚕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90-麝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9-冰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9-苏合香
中医人的故事:传给后代什么才最有意义-精神感化世人,德行泽被后世(精彩)
丘处机祖师的修道故事
赵绍琴讲故事:那一年,我独排众议,毅然用白虎汤!
吴鞠通的故事
针灸治愈毒瘾的传奇故事
千古真人张三丰修炼故事
百岁道长张至顺的故事与修行之道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人体使用手册-《*帝内经》
有多少人误解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看完恍然大悟!
猫捉老鼠的故事,原来蕴藏了祛湿、健脾的大智慧!
十一条鱼的故事-颠覆你的健康认知[漫画]
5个治疗癌症的小故事(神奇不可思议)
故事篇专讲案例给大家听(汉唐中医倪海厦撰写)
"火星男孩"今年已经岁,他的故事再次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