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气活血,利水消肿。用于脘腹刺痛,关节痹痛,妊娠水肿。
用藤类药调整体气血经络
小指月说,爷爷,怎么一味马兜铃就有三种药名?
老爷爷说,马兜铃的根叫青木香,能行气止痛,解毒消肿,马兜铃的茎叶就是马兜铃藤,又叫天仙藤,藤类药就有藤类药的特点,擅长祛风湿止痹痛,理气活血。而马兜铃它就是成熟的果实,苦寒有毒,善于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既然属于马兜铃的植物,因为不当使用或过度使用,容易引起肾毒,所以这味药物要谨慎使用。
有个子宫肌瘤的患者,腹痛厉害。
老先生一摸她脉,搏指有力,明显是个实证,实证可以疏泄之,于是给她用了天仙藤散。
就是一味天仙藤炒后打粉制成的药散,《本草纲目》上说,一味天仙藤能流气活血,治心腹痛,这也正是藤类药最大的特点,善走动而无所住滞。
老先生说,加点酒送服,效果更佳。
结果一吃,痛就解除了。
随后老先生用桂枝茯苓丸去治疗子宫肌瘤的原发病灶。
小指月说,为何天仙藤能够治疗各类癥瘕积聚疼痛?
老爷爷说,一般虚证的痛效果不太好,可实证的气滞血瘀包块疼痛,用它效果是比较好的。
你看人体的积聚包快,不外乎就是气血水停阻在那里,外面有层寒气包裹,里面有包血水不活。即《*帝内经》上说的,卒然受寒,则津液与血相抟,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始成矣。
这时用天仙藤性温可以散其寒气,逐其风冷,味苦可以疏泄血水,本身它又是藤类药,更善于恢复人体通道畅快,能活血通经络,《本草求真》上认为它可使周身之水无不利,风无不除,血无不活,这样痛与肿,均可治矣。
小指月说,原来爷爷喜欢用这些藤类药,并不局限于治风湿痹痛,很多身体包块积聚病理产物不得疏散,表现出气不通血不活水不流的病症都用到它。
老爷爷说,用藤类药不应该只看到局部病灶,应该看到整体经脉失和,瘀滞挡道,不仅风湿病的发生跟经络瘀堵,气血失和有关,各类内科杂病都离不开这个大病机。
所以王清任讲,无论外感内伤,当先明白伤人何处,所伤者不是脏腑组织,而是经络气血。
故这时调节整体气血通畅就显得尤为重要,你只有内外上下沟通紧密,气血对流,通过整体来带动局部,那么局部的瘀滞不攻自破,好比如你把一泡臭屎放在山里头,不过几天立马臭气消除,被天地内化了。而你如果便秘,憋在肚腹中,便会天天难受,这就是整体保持通透的重要。
为何要在疑难病里头用到些藤类药,皮肤病大家赵炳南老先生不仅善用藤类药治皮肤病,更善于治其他疑难杂病。他重视调和阴阳,常用四藤配伍。
在晚年的最后10年中,赵炳南的整体治疗观在临床工作中,更加突出地体现出来。
他认为既然包括皮肤病在内的所有疾病的发生都是气血失和、经脉不畅阴阳失调的结果,那么整体调节就显得相当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慢性疾患尤为适用。
赵炳南曾说:“阴阳失调者,其脉象当是寸关弦滑,双尺沉细,上火下寒之体者则多见”。
在他晚年治疗多种疾病的处方中,经常出现“四藤”,即天仙藤、鸡血藤、首乌藤和勾藤。曾有人询问他“四藤”何以调和阴阳?
他笑答:“乃经验之谈也”。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产后腹痛不止及一切血气腹痛:天仙藤克。炒焦,为细末。每服10克。腹痛,炒生姜、小便和酒调下;血气,温酒调服。(《普济方》天仙藤散)
《本草汇言》:天仙藤,流气活血,治一切诸痛之药也。人身之气,顺则和平,逆则痛闷作矣。如杨氏《直指方》天仙藤治痰注臂痛,气留疝痛,瘕聚,奔豚腹痛,产后血气腹痛,他如妊娠水肿,面浮气促,男子风劳,久嗽不愈,悉以此药治之,无不寝安。盖谓其善于流行血气故也。
更多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点击查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目录1,收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防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桑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豨莶草、臭梧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桐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络石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老鹳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穿山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丝瓜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五加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桑寄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金毛狗脊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千年健
孙俩的中医故事()-雪莲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鹿衔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石楠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藿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苍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厚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砂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豆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茯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薏苡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猪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泽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冬瓜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玉米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葫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香加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枳椇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泽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蝼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荠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车前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滑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木通、通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瞿麦、萹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地肤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金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石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冬葵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灯心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萆薢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茵陈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金钱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虎杖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附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干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肉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吴茱萸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小茴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丁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高良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胡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花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荜拔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荜澄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陈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青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枳实、枳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木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沉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川楝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乌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青木香、荔枝核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香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佛手、香橼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玫瑰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绿萼梅、娑罗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薤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