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骨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提醒大家肝炎一来,小心肝硬化和肝癌,医
TUhjnbcbe - 2021/5/19 18:13:00

邓铁涛,年生。广东省开平县人。中医教授,幼承家学,及长攻读于厂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曾悬壶于厂州、香港及武,汉等地。解放后历任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教务主任,广州中医学院教师、教研组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副院长等职。

从事中医工作近50年,有较深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主张研究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与自然科学多学科相结合。教育学生能言传身教,主张多读书并要做到杂而不乱,,学问钻研要既博且专,主张多临床,特别注意培养学生之品德。在几十年的医疗工作中,对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疾病有较深之研究,对一些奇难杂证,如重症肌无力、硬皮病、妇科杂病等亦积累了不少经验。近年来积极提倡并参与发掘整理研究中医抢救急危重症之工作。此外,对中医诊断、中国医学史与中医各家学说均有研究。

先后主编和编写的主要著作有《学说探讨与临证》,《中医诊断学》第一、第二、第五版教材,《实用中医内科学》,《实用中医诊断学》,《中医学新编》,《新编中医学概要》,《简明中医辞典》,《中医大辞典》。

历任广州中医学院教授、广东省*协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史学会委员。

一、清热化湿显开窍法治愈暑温一例

蔡某,男,7岁。初诊∶年7月9日。

主诉及病史;发热已5天,今早体温极高(40.3℃)。

诊查∶面红唇赤,口渴,神志模糊,间有抽搐。舌苔厚*,脉滑数。辨证、治法∶证属暑温,治宜清热化湿开窍。

处方∶生石膏60g(先煎)知母9g甘草3g石菖蒲1.2g连翘12g银花15g芦根12g花粉12g滑石15g(先煎)

紫雪丹1支,分2次,隔3小时服1次。

二诊∶7月10日晨。热度略低(39.6℃),其他症状如前。

处方∶生石膏60g(先煎)滑石24g(先煎)川连4.5g芦根30g知母9g甘草3g花粉12g,全蝎3g,连翘12g石菖蒲1.2g双钩藤7.5g金银花15g

安宫牛*丸1粒,至宝丹1g,两药合作3次服,每隔2小时服1次。三诊;7月10日午。前服汤药1剂,证无大变化,继予下方药服之。处方∶淡竹叶12g甘草3g知母9g生苡米12g生石膏60g另用冬瓜、莲叶、生苡米煎汤作茶。

四诊∶7月11日。热略退,面赤唇红,手指微有蠕动。舌质深红,苔*白,脉滑数。处方;生石膏60g(先煎)生苡米12g知母9g甘草3g淡竹叶12g石营蒲4.5g至宝丹1.8g,分3包,每3小时服1包。冬瓜、莲叶煎水作茶。

五诊;7月12日。热退,面微赤唇红,嗜睡,神志未完全清醒。舌苔*,脉数。

处方;*芩9g金银花12g菖蒲4.5g*连4.5g西瓜皮15g竺*9g竹叶9g连翘9g滑石15g(先煎)鸡内金9g

至宝丹1g,分两次服。冬瓜、莲叶、苡米煎汤作茶。

六诊;7月13日。热退,眼赤,神志较清醒,不大便数日。舌苔*较前薄,脉数。

处方;西瓜皮15g谷芽9g天竺*9g鸡内金9g*芩9g竹茹9g积壳4.5g土银花9g元明粉9g(冲服)甘草3g冬瓜、莲叶、苡米煎汤作茶。

七诊;7月14日。已无发热,神志较清醒,眼赤减退,未下大便,舌苔薄*,脉数。

处方∶西瓜皮15g冬瓜仁30g(打)甘草3g土银花9g*芩9g苡米12g谷芽15g八诊;7月15日。神志清醒,唯神疲肢怠,已大便,胸出白痞,舌微有*苔,脉滑数。

处方;冬瓜仁一30g生改米13g甘草3g云苓15g怀山年,广州地区出现乙型脑炎,根据治疗过程中的观察,同年石家庄流行乙型脑炎(偏热)、年北京市流行乙型脑炎(偏湿)都不相同。石家庄流行者偏热,故治疗以大剂清热为主;北京者偏湿,所以以化湿浊为主。而此次广州流行乙型脑炎之前多雨,发生之时天气极热,所以发病一般多表现,为执盛湿伏,所谓外邪热盛而内有伏湿,这是中医辨证所不能忽视的。

二、健舒肝法洽愈脉痛一例

卢某,男,20岁。

初诊∶年12月13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于年5月初突发恶寒发热,高热达39℃,并见头痛全身不适,当地卫生院按"流感"治疗,3日后热退,唯觉易疲劳,胃纳不佳,失眠多梦,右胁部时觉隐痛。直至9月13日体查,发现肝大胁下1.5cm,医院检查∶肝功能谷丙转氯酶单位,其余项目正常,HBsAg阳性,超声波示较密微小波。诊为"乙型肝炎"。至今已7个月。

诊查∶诊时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并见烦躁,右胁肋闷痛持续而明显,舌淡嫩,有齿印,苔厚浊,脉弦稍数,两寸稍弱。

辨证∶胁痛(乙型肝炎),证属脾虚肝郁。治法∶健脾舒肝。

处方一∶太子参18g云苓15g白术12g川萆薢10g麦芽30g大枣4枚甘草5g*皮树叶12g

处方二∶柴胡10g枳壳6g白芍15g太子参24g云苓15g白术15g*皮树寄生30g甘草5g

嘱两方药交替服用,每方药连服3天后即转用另方药。

治疗过程中曾根据病情需要,适当选加怀山药以健脾,郁金以舒肝,玄参、石斛、沙参、花粉、旱莲草、楮实子以养护肝阴。连续服药至年7月3日,上述症状基本消失,精神、胃纳均佳,医院复查,肝功正常,HBsAg(土),超声波示肝区稀疏微波,未见,明显炎症波型。至出此病已基本痊愈,唯肝区时有不适,难入睡易醒等肝炎后综合征症状,乃嘱服健脾之剂以善其后。

慢性肝炎反复难愈,怎样寻找更有效的根治途径和方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从临床上来看,慢性肝炎患者,大都表现为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身肢困重,恶心呕吐、腹胀便溏等一系列脾虚不运之证,以及胁痛不适,头目眩晕等肝郁症状。因此,本病病位不单在肝,更重要的是在脾。

本病的病因病机∶若患者湿热邪气外袭内蕴于脾胃与肝胆,则发为急性肝炎;若患者脾气。本虚,或邪郁日久伤脾气,或肝郁日久横逆乘脾,或于治疗急性肝炎的过程中寒凉清利太过伤及中阳,均可导致脾气虚亏,而转变为慢性肝炎。此时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由邪实(湿与热)转化为脾虚(正虚),故此慢性肝炎之本乃为脾虚。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脾虚不运,可致湿浊内生,湿郁日久则可化热;或气血运行失畅,而致瘀血内留;或气血生化之源不足,阳损及阴,而致肝阴不足;或脾虚及肾,而致脾肾两虚。临床上则可出现各种相应的兼夹证候。但脾气虚这一基本证候,作为共性症状,始终存在于绝大多数慢性肝炎患者身上。

根据上述认识以及五行学说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理论,笔者认为脾病固当治脾,肝病亦当先"实脾"。本病病位在肝脾两脏,而主要是在脾,脾虚是本病的主要矛盾,故应以健脾补气、扶土抑本为治疗慢性肝炎总则。

临证余常选用自拟慢肝六味饮治疗。基本方如下。

组成∶*参15g云苓15g白术12g甘草5g川萆薢10g*皮树叶15g

太方取四君字汤不下气,健脾阳∶*皮树中疏肝解毒,行气,化沌∶川萆解大除困郁脾土之,湿浊。

本方治疗单纯脾气虚型的慢性肝炎颇有疗效。

若患者同时有其他兼夹证候出现,则可根据辨证适当采取兼治法,以上方加减治疗,脾虚较甚并见气短声低、精神不振者,加*芪15~25g以补气,兼湿浊上泛并见脘闷、恶心呕吐、舌苔厚浊脲缓滑者,加法夏10g、砂仁6g以和胃降浊;若湿浊中阻、身肢困重、腹胀便濂明显者,加故仁15g、白蔻仁6g以通阳除湿;兼肝气郁结、胁痛较明显、易急躁、头晕、头痛、脉兼弦者,加郁金10g、白芍15g以舒肝解郁,或可合四逆散同用;兼肝阴不足并见头目眩晕、失眠多梦、舌边尖红、苔少、脉弦细弱稍数者,加桑葚子15g、旱莲草12g、菟丝子12g,以太子参易*参,去川萆薢,以养肝阴∶兼肾阴虚并见,面白唇红、头室、睡眼不佳、口干咽燥、腰膝酸痛、古质红嫩、苔薄白或苔少、脉细数而弱者,加首乌30g、山萸肉12g、熟地20g、桑寄生30g、旱莲草12g,以太子参易*参,怀山药易白术;兼血瘀阻络并见面色薰黑或唇色紫暗、胁痛明显、胁下瘢块(肝大,质较硬易扪及)、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缓或涩者,加丹参15g、茜根9g、土鳖虫10g,以活血祛瘀;兼湿郁化热并见有口苦、小便*浊或轻度*染或低热、舌嫩红、苔*白厚浊、脉数者,加金钱草25g、田基*(或鸡骨草)25g、土茵陈25g,以太子参易*参,以清利湿热。上述治法,总的原则不离健脾。组方的核心是四君子汤加川草麟、*皮树叶。这是笔者通过长期临证研究摸索到的经验。随证加减则按辨证论治原则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提醒大家肝炎一来,小心肝硬化和肝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