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困扰着不少人,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
广东省名中医、医院中医教研室主任孙升云最近在羊城学堂的视频直播中表示,营养不均衡、缺乏运动等可诱发亚健康。远离亚健康关键在于自我调适,消除诱发因素,利用合理多样的饮食摄取营养,保证睡眠,经常运动。
在紧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下,你有过失眠、记忆力下降;胃口差、眼睛干涩;或者腰膝酸软、困倦乏力……如果以上症状中的一条或多条与你吻合,那你可能就处于“亚健康”状态了。
七成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要具备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较高的道德水平”。讲座上,孙升云借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拉开了演讲的话闸。
孙升云解释说,今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国人更加理解健康的重要性。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没有就诊、没有住院就是健康,而是要满足以上条件,才算是健康状态。
根据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亚健康人数超过60亿,占总人口的85%。中国亚健康人数占中国总人口的70%,约9.5亿人,即每13人中就有9.5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不健康与健康各占15%。由此可见,大部分人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孙升云认为。
现在人们用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累”,这就是亚健康的常见表现。何谓亚健康?
孙升云说,亚健康是指人的机体虽然检查无明显疾病,但呈现疲劳,活力、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减退,创造能力较弱,自我有种种不适症状的一种生理状态,也称“机体第三种状态”、“灰色状态”。能力下降这种状态令我们很不舒服,特别是创造能力较弱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亚健康主要有三个阶段:
首先是轻度心身失调:主要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为主症,容易发火。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无异。这类人约占亚健康人群的25%~38%。
其次是潜临床状态:可为慢性疲劳或持续心身失调,包括前述的各种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这个阶段出现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如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处于这类状态的人群超过三分之一。
最后是前临床状态: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已经有了病变,但症状还不明显或还没引起足够重视,初期疾病有症状未求诊断、或即使医生作了检查但尚未查出,至少超过10%的人属于这种状态。这很常见,如头痛,去医院检查,血管性、神经性都查了,就是查不出原因。还有下肢水肿,心、肝、肾包括营养不良都查了,也查不出原因,医生只能诊断为突发性水肿,这种情况是准疾病状态。
营养不均衡是一大诱因
亚健康人群分布如何?孙升云认为,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与工作背景、不同社会层次、不同年龄段都会出现亚健康,只不过干预早晚、干预合理或不合理,其主要表现和发展结局不尽相同而已。
“产生亚健康的原因很多,营养不全面是其一。因此要提倡杂食,不挑食,不偏食,合理搭配食物,保障营养均衡,提高膳食质量。”孙升云表示。
上世纪60~70年代,人们普遍缺乏营养,现在的人却面临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双重困扰,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过剩,而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普遍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每天都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伴随而来的是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不良生活习惯开始增多,而这些都是造成亚健康的直接原因。
饮食营养与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过度饮食将会导致营养过剩,进而产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营养搭配不均衡同样会造成贫血、抵抗力低、免疫力差等各类不适;营养不足则会形体消瘦,长期如此便会造成亚健康。显然,科学合理的饮食规划以及运动调整是十分有必要的。
合理营养首先要求食物种类多样化,这是因为没有哪种食品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而每日摄入的食物种类越多,表示进入人体的营养素就越齐全。一般说来,营养平衡的膳食应包括以下几大类食物:
第一类为谷薯类,可以为人体提供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是能量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提供一些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第二类为蔬果类,是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
第三类为鱼、禽、肉、蛋、奶、大豆及其制品,可以为人体提供易于吸收和消化的优质蛋白,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另外,还提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第四类为油脂类,供给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和部分热量,还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生活中常见的盐、糖也属最后一类,食入量最少。
逆时而作、练体无章,也是诱发亚健康的原因。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固有的生命运动规律——生物钟。如果逆时而作,就会破坏这种规律,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曾调查大学生的作息,晚上12点前睡觉的不到30%。这会打乱生物钟,产生睡眠不足,导致亚健康。
五味养生按体质调理
孙升云表示,把常见亚健康状态进行疏理,总结出24种亚健康状态:浑身无力、容易疲倦、思想涣散、坐立不安、头痛、心烦意乱、视力下降、头脑不清爽……
“湿气重,脸色发*,精神不振,有种睡觉睡不醒的感觉,如何调理?”有网友问。
孙升云说,湿气重在广东地区是常态,表现为精神不振,舌苔厚腻,气色萎*。薏米、赤小豆、芡实祛湿效果很好,用薏米、赤小豆、芡实煲大米粥或小米粥;或土茯苓煲龟汤;清热祛湿可用鸡骨草煲老鸭、生鱼汤。
“亚健康是机体对我们过度使用发出的预警信号,我们要学会与自己的身体好好相处,正确回应身体对我们提出的意见。”孙升云强调。
如何预防亚健康?孙升云认为,病前状态干预是防病的有效措施,而干预的关键在于自我调适,消除诱发因素。如利用合理多样的饮食摄取营养,千万别透支睡眠,培养多种兴趣,善待压力,保持心胸开阔。
养生的基本原则: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互涵、正气为本,从食疗、运动、起居作息、睡眠、精神等5个方面养生。
要想恢复健康活力,最重要的在于调整生活状态。食疗养生要“和五味”,要有节制,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宜。饮食分五味:辛、酸、甘、苦、咸,根据体质调理。《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古人对五味功效的高度概括。
辛,能散,能行,是指辛味的药食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功效。比如生姜发散风寒;萝卜、芥菜头下气消食;紫苏叶发汗解表,行气宽中;红花活血通经等。
酸,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像乌梅敛肺止咳,苹果止泻,杨梅止渴止泻止呕,石榴止泻止血等。
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功效。如人参大补元气,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药性并解药食中毒。
苦,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的作用。如苦瓜清热利尿,秋葵清热利湿,苦杏仁降气平喘等。
咸,能下,能软,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如海藻、海带,大多数海鲜都具有软坚化痰的作用。
中华民族饮食养生文化博大精深,五味学说作为饮食养生之始祖和根本,最早见于《*帝内经》,经后世历代医家补充,逐步完善。五味的产生,首先是通过口尝,是人的感觉器官辨别出来的,它是食物真实味道的反映,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不同味道的药食作用于人体,产生了不同的反应,获得了不同的治疗效果。也就是说,五味不仅是食物味道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食作用的具体描述。
大家不要忘记“善、喜、动”三字,把善放在心中;喜不仅表现在脸上,而且要溢于心;动,要真正动起来,这样可远离亚健康,拥有健康的体魄。
编辑排版:伍芷谦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食经》杂志社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