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骨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膏方调理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应用
TUhjnbcbe - 2021/7/18 16:33:00
常见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4702851.html

健康中国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示,要将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这类口服膏剂是由资深的中医药学专业人员,根据服用者的体质状况,遵循中医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思想,选择多味药合理配合组方,经过严格的特定工艺加工而成,主要用于滋补强身、抗衰延年、防病调理。

先贤对膏方也有论述。“膏方非单纯补剂,乃包含救偏祛病之意”(秦伯未语)。“膏方之奇,奇在益寿,膏方之常,常在疗疾。膏方取法,不外于汤丸,凡汤丸之有效者皆可熬膏”(吴师机著)。

膏方又名膏剂、膏滋,是中药丸、散、膏、丹、汤、酒、露、锭八种剂型之一。其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与病情的需要,选择多种药物组成方剂,并将药物经多次煎熬、去渣,将药汁经微火浓缩,再加入辅料,如蜂蜜、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收膏,形成稠厚的糊状补膏,以达到增强体质、调治疾病的功效。膏方与中药汤剂相比,具有有效成分含量高,作用相对稳定、持久、缓和,体积小,易保存,甘甜宜人,服用方便等特点,适合现代快节奏人群之长期调摄。

膏方历史悠久,膏滋多用药名贵,善于滋补,口感好,益于久服。慢性肝损伤往往发病缓慢,难以速愈,膏方恰适合慢性肝病的治疗,可用于多种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等。临床观察发现,冬令膏方对于慢性肝病患者无论是在治病还是预防保健都有一定功效。膏方调理在慢性肝病中临床研究举隅对于慢性肝病患者来说,一年之中,慢性肝病并发感染的发生率有两个高峰即春季和秋季。慢性肝病患者因为病程较长,久病多体虚。秋冬季节,天气变化无常,故更应多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受凉而感受外邪发病。且秋冬气候多燥,易使人情绪不宁,易致情绪低落,有些人甚至出现心热心烦、手足心热等症状,如许多慢性肝病患者因正气较正常人偏弱,尤其是肝硬化患者,更易出现口腔溃疡,四肢酸软、右胁胀痛,所以他们更应注意预防肝病。复发,更要养肝、护肝。“冬令进补,来春打虎”,利用冬令之季进补,可以提高人的体质,增强来年素质。

医案举隅

案1:患者,陈某某,男,48岁,年11月4日初诊。乙肝病毒携带10余年,未定期体检。两月前与爱人争吵后,一直情志不舒,感身体不适遂来就诊。患者面色萎*偏暗,白睛微*染,颈部散见蜘蛛痣,两胁隐隐作痛,甚则夜寐不安,时复汗出,咽干,手心发热,心烦,大便稍干,小便*,舌红少津,苔薄,脉弦细。查肝功能转氨酶、胆红素轻度升高,乙肝三系为“大三阳”,HBV-DNA为2×copies/ml;B超示肝区光点增粗增强,欠均匀,脾肿大。辨证属肝肾阴虚,脉络瘀阻,治拟滋养肝肾,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膏方用:生地*、熟地*各g,山茱萸g,女贞子g,旱莲草g,丹参90g,赤芍90g,五味子90g,白花蛇舌草50g,垂盆草50g,北沙参g,*精90g,知母90g,生甘草30g,怀牛膝g,枸杞子90g,牡丹皮90g,广郁金50g,佛手,香缘皮90陈皮90,*柏60g,山药g,大枣60g,石见穿g,铜皮石斛g。上药共煎,去渣浓缩,加入鳖甲胶g,龟板胶90g,冰糖g收膏。每次1匙,日服2次。患者服用1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服用2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稳定,HBV-DNA一直阴性。

按:肾藏精、肝藏血,肝病日久,肝肾两虚,加之患者情志不畅,肝郁日久化火,耗伤精血,致肝肾阴虚,可见咽干,心烦,手心发热,肝区隐痛,夜寐不安,时复汗出,大便偏干,小便*,舌红少津,苔薄,脉弦细。肝肾阴虚日久,脉络瘀阻,兼见面色萎*偏暗、蜘蛛痣、脾大、肝脏质地改变。该患者肝肾两亏兼脉络瘀阻,故在滋补肝肾,疏肝解郁基础上适当加用活血解毒药。补益肝肾选用生地*、熟地*、山茱萸、女贞子、旱莲草、五味子、北沙参、*精、知母、生甘草、怀牛膝、枸杞子、*柏、大枣、山药之品;以牡丹皮、佛手、香缘、郁金、陈皮疏肝解郁,兼肝脉瘀阻加丹参、赤芍、白花蛇舌草、垂盆草、石见穿、铜皮石斛等。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有湿困中焦、脾胃运化功能减退的症状,可在配伍中加运脾健胃理气化湿之品以行气血,有利于膏滋药的消化吸收。

案2:李某某,男性,47岁,患者既往有慢性乙肝病史十余年,年1月13日查:乙肝病毒DNA定量5.33×copies/ml,B超示慢性肝病,肝囊肿,血常规(一),肝功能:TbiL8.4mmol/L,ALT56U/L,AST33U/L,ALB45U/L,r-GT27U/L。患者长期服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刻下:乏力,肝区不适,纳寐可,二便尚调。舌质暗红苔薄腻,脉弦滑。西医诊断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断胁痛(肝郁气滞)。治则:疏肝健脾、清热利湿。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组方:柴胡g,丹参g,郁金g,杞子g,菊花g,佛手g,藿香60g,佩兰70g,垂盆草g,鸡骨草g,枳壳g,炒白术,茯苓,温山药g,川芎g,香附80g,元胡90g,炒扁豆g,米仁g,六月雪g,红枣g。另:阿胶g西洋参g收膏。服法:取适量膏方,放在杯中,将白开水冲入搅匀,使之溶化,服下。胶质黏稠难化的膏方杯隔水炖热,调匀后服下。一般饭前30-60分钟服药,有胃肠道疾病者宜饭后服药。医嘱:避风寒,畅情志,调节饮食起居,注意休息。

复诊,乏力大减,肝区舒,纳平,夜寐多梦,二便调,舌质暗红苔薄腻,脉小弦。证治基本同前,前方去藿香、佩兰、加枣仁90g,生龙骨g,再服一剂。

按:患者慢性乙型肝炎多年,时常胁痛,倦怠,长期使用抗病毒治疗,病毒抑制,临床表现未愈,用中医膏方调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慢乙肝防治指南中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中医药在减轻肝脏炎症,减轻肝脏纤维化方面已取得较好临床疗效。肝主疏泄,以调畅气机,通利气血,促进脾胃开降等,故肝之为病,易阻遏肝气,使肝气不舒而失于疏泄。依据“肝喜条达而恶抑郁”的特性,治疗当顺其性,因势利导,采用疏肝之法。邪正交争,内外合邪是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特点,探求病位,则责之于肝胆失疏,脾胃失调,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此例患者既往感受疫邪,伏于肝络,阻遏肝气,肝病传脾,脾失健运,水湿中阻,蕴而化湿,故辨证为肝郁气滞,湿热内蕴,治以疏肝健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案3:患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0年,陈某某,女,58岁,年11月5号初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多见于女性原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胆汁瘀积性肝病。该患者临床多表现为乏力、腹胀、胁肋疼痛、纳差等,中医主要属于“痞满”、“胁痛”、“*疸”范畴。中医采用辨证论治的原则,辨证为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型,运用益肝化瘀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患者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优思弗)mg/次,3次/天。在此基础上加服益肝化瘀汤,膏方为:*芪g,当归g,白芍g,炒白术g,茯苓g,鳖甲先煎g,凌霄花g,虎杖g,赤芍g,桃红g,川芎90g,平地木g,六月雪g,旱莲草g,女贞子g,郁金g,红花60g,川牛膝g,枳壳g,太子参g,制*精g,淮山药g。煎熬制成膏方,一日两次服用。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按:以中医临床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为主要目的,同时改善肝功能和病理组织异常,减缓肝纤维化进展,该疗法在症状改善、生化指标、肝纤维化指标恢复、有效率等方面均优于单一西医治疗。

膏方包涵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哲学思维。体现了以和为贵的处世之道和生存之道,体现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养生之道。可延缓衰老,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目的。

作者单位:医院

编辑:陈艳沈炬审核:董*策划:沈钦荣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膏方调理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应用